欢迎来到高泉私募基金官网,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小公募”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增长?

发布时间:2024-06-25 10:25:01阅读数:

  存量竞争和高度成熟的公募行业,希冀业绩换规模的小公募已难实现乌鸡变凤凰。

  尽管在野蛮生长、粗放式经营的阶段,部分小公募通过某只产品业绩的单枪匹马带动公司品牌、规模的崛起和阶层跨越,但随着公募行业格局的日益稳定和资源固化,行业尾部公司通过业绩换规模实现乌鸡变凤凰的逆袭变得日益渺茫。

  小公募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产品业绩突破也未必能换来规模的崛起,不仅有连续六年正收益的王牌基规模几乎0增长,业绩不俗背景下低迷的规模增长引发股东方挂牌转让基金股权,更有头部公募能以并不领先但可接受的业绩,实现在规模吸金上秒杀产品业绩耀眼的小公募,从而使得公募行业头部与尾部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资金资源持续聚集头部,小公募难寻励志故事?

  励志的成长故事在小公募圈子里可能将不再出现。在资金、人才、品牌和资源已高度固化成熟的公募行业,试图利用某只产品单枪匹马的业绩突破,已难给小公募带来规模崛起、阶层跨越的希望。

  乌鸡变凤凰可能是许多小公募管理层的终极愿景,但在公募行业已逐步告别野蛮生长、粗放式经营的年代,依靠某只产品业绩的突破带来公司规模的崛起可能只会是小公募的单相思。实际上,许多明星基金经理爱集中持仓行业龙头、大市值公司的逻辑,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自身行业竞争的理解与发散。

  “我之前在小公募待着,但是能看到公募行业头部和尾部的资金资源、投研资源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去上市公司调研,来自头部公募的我就比当时小公募的我更受上市公司重视”,华南地区一位新锐基金经理谈及他去头部公募的感受时认为,对公募行业竞争的理解,也可以反馈并赋能股票投资,因为行业逻辑是共通的,当某个行业的资源、人才和资金持续向头部集中,行业尾部企业实现阶层跨越的可能就变得非常渺茫。

  小公募也曾出现逆袭的励志故事。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成立于2007年的信达澳亚基金公司,在成立十二年后的2019年,旗下基金的资产规模合计至不足95亿元,而到2023年末的信达澳亚基金的资产规模已达到约1000亿元,戴上迷你公募帽子长达十几年的信达澳亚基金公司,在五年内规模增长接近10倍,成功实现规模崛起、品牌突破、阶层跨越。而其逆袭背后的策略即单枪匹马的产品业绩突破,尤其是作为公司拳头产品的信澳新能源主题基金,该只产品在2017年6月末的资产规模尚不足9000万元,而凭借基金经理冯明远的个人投资能力,这只产品的资产规模截至目前已达到67.3亿元,单只产品八年时间增长超过73倍,不仅单只产品极大推动公司规模的增长,同时该只基金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还实现外溢,助推信达澳亚基金整体的品牌突破和规模崛起。

  但励志故事毕竟稀缺和难以复制,尤其当公募行业日益成熟以及随之而来的存量竞争时代,资金和人才向头部公募聚集的效应进一步增强,存量竞争模式下的“你多我少”也加剧了业绩突破带来规模崛起的难度。有小公募的高管认为,虽然许多同行都希望在当下的激烈竞争中,公司的规模能够摆脱迷你的状态实现阶层跨越,但许多同业事实上也非常明白,小公募实现逆袭崛起在行业格局稳固的背景下,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公司三个月秒杀小公募五年努力

  小公募实现乌鸡变凤凰难度的提升,既是产品的业绩突破难度变大,同时业绩突破后规模崛起的概率也变得更小。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内的基金产品业绩50强榜单中,几乎难觅小公募踪影,超八成席位被头部公募、大型公募所占据,这意味着小公募规模崛起所依赖的业绩突破,本身既已开始高难度化,想战胜或者长期战胜大基金公司谈何容易。

  亦有小公募中的幸运儿挤入全市场产品业绩前列,但业绩突破是否一定换来规模的崛起又变成小公募不得不面临的新问题。华南地区一家小公募旗下产品业绩年内收益率达18.8%,进入全市场业绩前列,但其基金份额规模却在净值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遭遇净赎回,业绩突破带来的规模增长也因此成为泡影。更有北方一家小公募旗下产品,尽管实现超过许多大型基金产品的年内正收益,但是基金份额规模却在今年一季度期间损失超90%,基金资产规模也从今年1月初的6300万元骤降到今年3月末的900万元。以至于该只业绩正收益的公募产品最近不得不发布可能导致的清盘风险提示。

  实际上,哪怕是几乎同样的产品业绩,小公募在基金规模的吸金能力上也干不赢头部公募,大多数小公募旗下产品的规模增长几乎都是极为勉强的,头部公募甚至可以在产品业绩良好但不领先的情况下,亦能在产品规模吸金上秒杀小公募。

  以年内收益率高达33%、排名公募全市场业绩三强的东财数字经济混合基金为例,其在今年第一季度期间的规模增长为1.93亿元,排名全市场三强的产品吸金不足2亿。那么,今年内收益率为20%、业绩排名尚未进入全市场15强的广发全球精选基金会有多少吸金能力?答案是一只产品的新增规模可能接近小公募的全部家当。根据广发全球精选基金披露的一季报显示,目前该基金的资产规模已突破85亿元,并在今年第一季度期间吸金高达4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头部公募旗下一只产品在3个月内吸金40亿资金,已经秒杀小公募全公司五年的全部努力。目前进入业绩三强中的东财数字经济混合基金来自东财基金,该基金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其成立五年来全公司基金资产规模目前仅约60亿。

  “小公募靠产品业绩实现规模崛起的难度,还体现在投资者因品牌带来业绩接受度、业绩容忍度的差别,相比于小公募赚取50%、60%的收益所产生的吸引效应,投资者在头部公募产品上获取10%、20%可能就已很满足,而头部公募亦不需要在收益率上进入全市场最为耀眼的状态,在产品业绩不领先的状态下只需良好可接受的业绩,即可带来更大的品牌美誉度和吸金能力”,深圳地区的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在谈及公募业绩与规模增长时如是说。

  六连赢王牌基金规模0增长,股东抛售小公募股权压力大

  正是因为业绩突破未必带来规模崛起,乌鸡变凤凰难度越来越大,这也导致更多的投资方开始出售所持有的小公募股权。

  拥有行业罕见的六连赢产品的金信基金即是一个典型。在许多基金产品看天吃饭一年好一年亏、收益暴涨暴跌、业绩难言稳定的情况下,金信基金旗下的王牌金信智能中国基金自2019年以来实现连续六年的每年度正收益,包括在2023年股票市场艰难情况下,头部公募甚至顶流基金经理业绩严重损失的情况下,金信智能中国基金依然在当年取得10.40%的好业绩,今年开年后,该只基金又以11.9%的业绩表现实现第六个年内正收益。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短期的年度业绩抑或是连续六年的长期累计收益,金信智能中国基金都秒杀了许多头部公募旗下产品。但公募行业的残酷竞争以及尾部公司的无奈,也真实地反映到这只六连赢基金产品上,根据基金披露的定期报告显示,该只秒杀众多头部公募的六连赢基金,在最近六年的规模不仅几乎为0增长,且目前该产品规模仍不足2亿。

  也正因为好产品好业绩却难以换来规模的阶层跨越,今年1月末,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信息显示,国元信托挂牌转让金信基金31%股权,转让底价3720万元。根据已披露的信息显示,由于业绩突破未能换来资产规模崛起,金信基金2023年前11个月的净利润仅为419万元。

  也正因为意识到公募行业头部参与者的阶层固化和强大竞争优势,小公募的股权资产也在乌鸡变凤凰难于登天的背景下,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成立11年的东海基金22.6%的股权资产在今年五月底拍卖,但该笔股权拍卖或因公司体量小、规模增长低迷,最终使得这家小公募22.6%的股权流拍。

  显而易见的是,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内卷有可能延长小公募利润转正的时间,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东海基金公司已连续三年亏损,其中2022年净利润亏损超1550万元,2023年东海基金净利润继续亏损673万元,而这也可能是小公募乌鸡变凤凰难度大增后,投资方对此类基金公司股权慎重的另一考量。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